江蘇省徐州市電視臺報道《110尋人網》(文字)
編號:116 閱讀226300次 2006/4/30 來源:徐州電視臺
2006年4月26日江蘇省徐州市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報道《110尋人網》:
流浪少年網上求助 熱心人傾力相助
趙曉,畢業于天津,在校時曾是一名學生會干部,畢業后一直從事計算機教育工作。在常期從事計算機教育工作中,趙曉很看好網絡的發展前景,在激勵學生要精通互聯網網絡的同時,趙曉本人也在思考,既然網絡的力量如此巨大,為何不利用網絡做點什么呢?一絲靈感閃過,對了,可以利用網絡尋人。≡诰C合考慮了諸多因素后,趙曉列出了利用網絡發布尋人啟事的以下優勢:
一、它能打破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地區局限性。電視報紙尋人,被地區限制,不能覆蓋到全國各地。而網絡是不受地區限制的。
二、它節省了費用。失蹤者家屬如果要張貼一張張尋人啟事,印刷、張貼等人工費用幾乎超過上萬元,而且還只能限制在周邊的地區。
三、刊登有效時間長。張貼在大街上的啟事,污染環境,有效期只有幾天,還會因為其它的原因被撕掉或覆蓋。而采用網絡刊登卻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24小時發布失蹤者的個人資料和照片等信息。
有了這種想法后,趙曉毅然辭去了教育工作,把多年積蓄全部拿了出來,并向親友借了部分資金,在寫字樓租了一間很小的辦公室,購置了兩臺全新的電腦、掃描儀、打印機等設備,就算是創業開始。
憑借著趙曉曾從事過計算機教育工作的有利條件,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工作后,網站于2004年6月在網上開通,網站域名:www.yihongtehui.com,網站名稱:中國110尋人網,24小時服務熱線同時開通,每天24小時為尋親家屬提供尋人方面的咨詢服務。
在深思熟慮了三天后,網站的服務宗旨隨后應運而生:“奉獻愛心、服務大眾、完善自我、造福社會”。
<110尋人網>主要為失蹤者家屬提供網上發布尋人啟事的信息平臺,并解答來自全國各地失蹤者家屬的咨詢、求助電話,正確引導他們尋人的方法,并簡單告訴他們防止被騙的一些訣竅。
<110尋人網>自開辦以來,主要是和失蹤者家屬打交道,像這個小男孩林風主動求助,還是第一次。
2006年4月17日的下午,<110尋人網>的負責人趙曉,在網上接到了小男孩林風的QQ求助,經過近兩小時的QQ交談,趙曉得知小林風的身世很悲慘,如果對他不進行及時的幫助和引導,一個涉世未深、天真幼稚的小男孩,進入社會后,無力解決自己的食宿,或是遇到壞人怎么辦,后果真是不堪想象。
林風,男,1991年9月1日出生,徐州市邳縣鐵副鎮十步村人,曾就讀于邳縣四中初二年級,母親與去年正月14日由于疾病去世,父親隨后離家出走,一年來沒有給林風打過一次電話,也沒有給他生活費,沒有作到監護人應盡的責任。
林風有一個叔叔,據林說,嬸嬸對其不好,有時會打罵林風,叔嬸在無錫做水果小生意。林風的爺爺奶奶、外公外波也早已過世,家中沒有其他親戚。
由于家中突遭這些變故,沒有錢再繼續上學,于是從山東一所技校輟學回家。一年多來,林風一直寄宿在同學和朋友家,過著漂泊不定的日子。林風每天無所世事,林風說他還想去上學讀書,可是沒有學費和生活費。
06年4月6日,林風離開寄宿一年之久的同學家,想到外面找份工作,這樣可以養活自己。在他的同學和朋友東拼西湊之下,終于為林風湊齊了275元錢,作為他出外找工作的費用。
由于年齡未滿十八周歲,沒有單位敢錄用他,于是在外面繼續流浪。林在技校學過兩個月的計算機,所以他會上網,這十天以來每天就是泡在農村的一些黑網吧里,有時飯也不吃,晚上沒有地方過夜,只能在網吧包夜,實在困極了,只能爬在電腦桌前睡上一會。
到4月17日,林風身上的錢還有150多元,他只能向社會求助,他首先想到的是讓他的網友來幫他找份工作,并通過QQ告訴他們,他需要幫助,希望有一個人能來幫助他?墒蔷W絡畢竟是虛擬世界,沒有人相信他。當天下午6點左右,在別人的指點下,林風在網上找到了<110尋人網>,并通過在網站公布的QQ號找到了網站負責人:趙曉。
剛開始,趙曉還不相信林風說的是真話,在后來的交談中,才知道他的身世,確實需要救助,于是趙曉耐心的和林風用QQ聊了起來。
趙曉問到:你這次出來,有什么打算。
林風:我出來想找份工作,包吃包住就行,這樣可以養活自己。
趙曉:你已經不上學了,會什么技術嗎?
林風:我沒有什么技術,我很想上學。但是我會做飯炒菜,自從媽媽死后,我就自己做飯吃。
趙曉:你爸爸從事什么工作,他為什么不照顧你?
林風:我爸爸自從媽死后就走了,一年多也沒打電話回來,我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什么。
最后,趙曉把手機號告訴了林風,決定第二天去見看看他,給他安排一個有吃住的地方。趙曉再三叮囑林風,不要到處亂跑,更不能學壞。遇到壞人要機智勇敢點,有什么事情可以打電話給我或打110報警電話求助。
第二天一大早,趙曉按照昨晚和林風約定的見面地點,在徐州汽車南站見到了林風,這個孩子看上去很乖也很老實,趙曉帶著林風,給他買了早點。
隨后,趙曉打電話與徐州民政局流浪兒童救助中心取得聯系,并驅車把林風送到民政局救助站,救助站的馬李副主任接待了我們,在進行登記后,工作人員安排林風暫時住在救助站,準備明天和邳縣民政局聯系,商量救助事宜。
趙曉留在救助站繼續陪著林風,只到林風的情緒穩下來,才離開。趙曉臨走時給了林風一些零花錢,并告訴林風,以后有什么困難可以隨時與趙曉打電話。
趙曉最后說到,林的監護人都在外地,無法取得聯系。趙曉決定會經常去看林風,并會照顧他的生活,直到林風年滿十八周歲,可以參加工作為止。
趙曉還向社會呼吁,由于林風很想上學,希望高中、技校和短期技術培訓的相關部門,能給林風提供一個免費學習技術的機會。希望在他在長大成人之后,可以掌握一項技能,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
孩子是無辜的,希望社會的相關部門盡自己應盡的職能,為這個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美好的天空。用我們溫暖的雙手去幫助他、關心他,為他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堅持服務社會的<110尋人網>自成立之日起,咨詢電話和求助者信息就不斷地反饋到網站。截止到今年4月,共接到尋親家屬的求助咨詢電話近2000個,尋人尋親留言近1000條,文字登記近1000條,發布帶照片的尋人啟事100多條,直接或間接幫助了3000多個尋親家庭,目前網站每日訪問量達2000人次,并在全國各地招募了4000多名尋人志愿者。得到北京電視臺、江蘇電視臺、香港《南華早報》等各地媒體、公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關注。
最后,趙曉不無感慨地說:社會需要更多的愛心和同情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和家庭。中國之大,人口之多,每天都有失蹤的案例,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多一些關心和幫助,這個社會將是溫暖的!中國有13億人口,如果能有1億人來關心幫助1個人,這種無形的力量將是巨大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奉獻出一份愛心,那么這個小男孩林風就不再是孤獨無助的!
趙曉,畢業于天津,在校時曾是一名學生會干部,畢業后一直從事計算機教育工作。在常期從事計算機教育工作中,趙曉很看好網絡的發展前景,在激勵學生要精通互聯網網絡的同時,趙曉本人也在思考,既然網絡的力量如此巨大,為何不利用網絡做點什么呢?一絲靈感閃過,對了,可以利用網絡尋人。≡诰C合考慮了諸多因素后,趙曉列出了利用網絡發布尋人啟事的以下優勢:
一、它能打破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地區局限性。電視報紙尋人,被地區限制,不能覆蓋到全國各地。而網絡是不受地區限制的。
二、它節省了費用。失蹤者家屬如果要張貼一張張尋人啟事,印刷、張貼等人工費用幾乎超過上萬元,而且還只能限制在周邊的地區。
三、刊登有效時間長。張貼在大街上的啟事,污染環境,有效期只有幾天,還會因為其它的原因被撕掉或覆蓋。而采用網絡刊登卻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24小時發布失蹤者的個人資料和照片等信息。
有了這種想法后,趙曉毅然辭去了教育工作,把多年積蓄全部拿了出來,并向親友借了部分資金,在寫字樓租了一間很小的辦公室,購置了兩臺全新的電腦、掃描儀、打印機等設備,就算是創業開始。
憑借著趙曉曾從事過計算機教育工作的有利條件,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工作后,網站于2004年6月在網上開通,網站域名:www.yihongtehui.com,網站名稱:中國110尋人網,24小時服務熱線同時開通,每天24小時為尋親家屬提供尋人方面的咨詢服務。
在深思熟慮了三天后,網站的服務宗旨隨后應運而生:“奉獻愛心、服務大眾、完善自我、造福社會”。
<110尋人網>主要為失蹤者家屬提供網上發布尋人啟事的信息平臺,并解答來自全國各地失蹤者家屬的咨詢、求助電話,正確引導他們尋人的方法,并簡單告訴他們防止被騙的一些訣竅。
<110尋人網>自開辦以來,主要是和失蹤者家屬打交道,像這個小男孩林風主動求助,還是第一次。
2006年4月17日的下午,<110尋人網>的負責人趙曉,在網上接到了小男孩林風的QQ求助,經過近兩小時的QQ交談,趙曉得知小林風的身世很悲慘,如果對他不進行及時的幫助和引導,一個涉世未深、天真幼稚的小男孩,進入社會后,無力解決自己的食宿,或是遇到壞人怎么辦,后果真是不堪想象。
林風,男,1991年9月1日出生,徐州市邳縣鐵副鎮十步村人,曾就讀于邳縣四中初二年級,母親與去年正月14日由于疾病去世,父親隨后離家出走,一年來沒有給林風打過一次電話,也沒有給他生活費,沒有作到監護人應盡的責任。
林風有一個叔叔,據林說,嬸嬸對其不好,有時會打罵林風,叔嬸在無錫做水果小生意。林風的爺爺奶奶、外公外波也早已過世,家中沒有其他親戚。
由于家中突遭這些變故,沒有錢再繼續上學,于是從山東一所技校輟學回家。一年多來,林風一直寄宿在同學和朋友家,過著漂泊不定的日子。林風每天無所世事,林風說他還想去上學讀書,可是沒有學費和生活費。
06年4月6日,林風離開寄宿一年之久的同學家,想到外面找份工作,這樣可以養活自己。在他的同學和朋友東拼西湊之下,終于為林風湊齊了275元錢,作為他出外找工作的費用。
由于年齡未滿十八周歲,沒有單位敢錄用他,于是在外面繼續流浪。林在技校學過兩個月的計算機,所以他會上網,這十天以來每天就是泡在農村的一些黑網吧里,有時飯也不吃,晚上沒有地方過夜,只能在網吧包夜,實在困極了,只能爬在電腦桌前睡上一會。
到4月17日,林風身上的錢還有150多元,他只能向社會求助,他首先想到的是讓他的網友來幫他找份工作,并通過QQ告訴他們,他需要幫助,希望有一個人能來幫助他?墒蔷W絡畢竟是虛擬世界,沒有人相信他。當天下午6點左右,在別人的指點下,林風在網上找到了<110尋人網>,并通過在網站公布的QQ號找到了網站負責人:趙曉。
剛開始,趙曉還不相信林風說的是真話,在后來的交談中,才知道他的身世,確實需要救助,于是趙曉耐心的和林風用QQ聊了起來。
趙曉問到:你這次出來,有什么打算。
林風:我出來想找份工作,包吃包住就行,這樣可以養活自己。
趙曉:你已經不上學了,會什么技術嗎?
林風:我沒有什么技術,我很想上學。但是我會做飯炒菜,自從媽媽死后,我就自己做飯吃。
趙曉:你爸爸從事什么工作,他為什么不照顧你?
林風:我爸爸自從媽死后就走了,一年多也沒打電話回來,我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什么。
最后,趙曉把手機號告訴了林風,決定第二天去見看看他,給他安排一個有吃住的地方。趙曉再三叮囑林風,不要到處亂跑,更不能學壞。遇到壞人要機智勇敢點,有什么事情可以打電話給我或打110報警電話求助。
第二天一大早,趙曉按照昨晚和林風約定的見面地點,在徐州汽車南站見到了林風,這個孩子看上去很乖也很老實,趙曉帶著林風,給他買了早點。
隨后,趙曉打電話與徐州民政局流浪兒童救助中心取得聯系,并驅車把林風送到民政局救助站,救助站的馬李副主任接待了我們,在進行登記后,工作人員安排林風暫時住在救助站,準備明天和邳縣民政局聯系,商量救助事宜。
趙曉留在救助站繼續陪著林風,只到林風的情緒穩下來,才離開。趙曉臨走時給了林風一些零花錢,并告訴林風,以后有什么困難可以隨時與趙曉打電話。
趙曉最后說到,林的監護人都在外地,無法取得聯系。趙曉決定會經常去看林風,并會照顧他的生活,直到林風年滿十八周歲,可以參加工作為止。
趙曉還向社會呼吁,由于林風很想上學,希望高中、技校和短期技術培訓的相關部門,能給林風提供一個免費學習技術的機會。希望在他在長大成人之后,可以掌握一項技能,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來養活自己。
孩子是無辜的,希望社會的相關部門盡自己應盡的職能,為這個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美好的天空。用我們溫暖的雙手去幫助他、關心他,為他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堅持服務社會的<110尋人網>自成立之日起,咨詢電話和求助者信息就不斷地反饋到網站。截止到今年4月,共接到尋親家屬的求助咨詢電話近2000個,尋人尋親留言近1000條,文字登記近1000條,發布帶照片的尋人啟事100多條,直接或間接幫助了3000多個尋親家庭,目前網站每日訪問量達2000人次,并在全國各地招募了4000多名尋人志愿者。得到北京電視臺、江蘇電視臺、香港《南華早報》等各地媒體、公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關注。
最后,趙曉不無感慨地說:社會需要更多的愛心和同情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和家庭。中國之大,人口之多,每天都有失蹤的案例,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多一些關心和幫助,這個社會將是溫暖的!中國有13億人口,如果能有1億人來關心幫助1個人,這種無形的力量將是巨大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奉獻出一份愛心,那么這個小男孩林風就不再是孤獨無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