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全國打拐DNA數據庫已經幫助3555名被拐兒童找到親生父母
近日,云南省開遠市鐵路警方破獲一起跨省販嬰案,解救的11名嬰兒目前安置在云南省開遠市兒童福利院。
雖然剛進來時大部分孩子們都有肺部感染、腦膜炎和白內障等疾病,云南省開遠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王立艷介紹經過福利院的精心護理和醫院的及時治療,這些孩子的身體情況都比較健康。
除了來自福利院的悉心照料,王立艷說自從公安部門將孩子照片和聯系電話對外公布,幫助尋親,每天都有幾十,甚至上百人到福利院咨詢捐助、領養這些孩子。為了保障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開遠市兒童福利院安排了五位護理人員全天候照顧,并為孩子們配備了嬰兒室、配餐間、觀察室和洗澡間等。一些愛心人士捐助了衣物、尿不濕等物品。
日前,昆明鐵路警方從一起拐賣案件入手,經過一年的偵查,打掉一個販嬰團伙,解救嬰兒11人。
據警方偵查發現,一個以云南昭通籍男子龔某為首,糾集人員從云南省硯山縣、廣南縣等地收購嬰兒,繼而向福建、山東等地進行販賣的犯罪團伙逐漸浮出水面。
今年4月4日,團伙主要成員龔某在云南省硯山縣被抓獲。據其交代,該團伙由家族式成員糾集組成,長期在云南文山州一帶活動,以8000元至1萬元的價格向當地收購嬰兒,再以10萬元至14萬元的價格販賣到福建、山東等地。
近日,在公安部統一協調指揮下,公安機關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4名,解救被拐嬰兒11名,其中男嬰7名,女嬰4名。
盡管得到了妥善安置,這些孩子的回家之路并不平坦,昆明鐵路公安局開遠公安處刑偵支隊副支隊長梁勇說,因為拐賣環節多,嫌疑人和嫌疑人通過電話交易,給警方尋找被拐兒童父母帶來一定難度!霸诒景钢,一些孩子父母也涉嫌參與拐賣犯罪,這樣的話他們也將面臨刑事處罰。”
昆明鐵路公安局宣教處處長李鳴放說,按照相關規定,如果孩子在兩年內沒有確認找到其親生父母,或者其父母面臨刑事責任,民政部門可以為這些孩子辦理領養手續。
在該起跨省販嬰案中,雖然警方已為被拐嬰兒采血并錄入全國打拐DNA數據庫,與已有的尋親DNA數據自動比對,但并沒有比對成功。
由于存在買方需求和貧困等原因,販嬰案件時有發生
據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陳士渠介紹,由于存在買方需求和貧困等原因,拐賣兒童犯罪屢打不絕。
“由于公安機關不斷加大打擊力度,采取盜竊、搶奪和拐騙方式實施的拐賣兒童犯罪發案在不斷下降,但販嬰犯罪仍時有發生,” 他說。
他說,公安機關破獲的拐賣嬰兒案件中,有些是孩子出生后父母不愿意撫養,孩子落入人販子手中被轉賣。也發現有的貧困地區的村民出賣親生子女牟利。
在中國一些貧困地區,“相比較依靠種地而艱難的維持生活,有的人認為賣孩子沒有任何經濟成本,也是一個賺錢的快捷方式,”
陳士渠說,在中國的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由于一些人傳統思想觀念作祟,如傳宗接代,多子多福,兒女雙全等,他們愿意去買或是收養被拐賣的孩子,甚至覺得買被拐的孩子是“一件好事”。
據云南打拐民警介紹,通常在一些貧困地區,如云南和廣西等,人販子購買孩子的價格通常在1-3萬元間,而經過轉手販賣到國內經濟發達地區,如:廣東和福建等,可以賣到7-8萬之間。
“孩子不是商品,國家法律嚴禁販賣兒童,” 陳士渠說! 公安機關對拐賣人口犯罪一貫實施零容忍政策,全力打擊!
正在審議的《刑法修正案九》建議對買方市場入刑
“強烈的市場需求和對買方的打擊不力是導致販嬰犯罪高發的主要原因,”公安大學刑偵學院院長戴鵬說。
“警方必須要加大對買方市場的打擊力度,并且司法機關要從重處罰這些買家,” 他說。
近期新修訂的《刑法九草案》中明確提出,中國司法機關將要嚴懲這些買家!百徺I被拐孩子的買主將一律被視為犯罪,情節嚴重的將面臨刑事處罰。"目前,該修正案已經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待批準。
在過去,如果這些買主不阻擾公安機關解救被拐兒童和不虐待這些孩子,按照中國刑法原有的規定,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刑九修正案》生效后,將極大遏制買方市場的需求,有利于從根源上打擊販嬰犯罪,”戴鵬說。
據北京市律師協會律師李微介紹,如果被判處拐賣犯罪,犯罪分子將面臨五到十年的有期徒刑。
“如果情況嚴重,如拐賣兒童超過三人以上,導致孩子死亡,重傷或是將其販賣到境外,犯罪分子將面臨十年以上,最高死刑的處罰,”她說。
全國打拐DNA數據庫在打拐中發揮積極、顯著作用
據陳士渠介紹,多虧了全國DNA打拐數據庫-一項在打拐中發揮顯著作用的科學技術,近年來通過DNA比對,已經成功幫助數千名多年前被拐的兒童找到了他們的親生父母。
據公安部提供的官方數據顯示,自2009年建庫以來,通過全國打拐DNA信息庫比對,已經成功幫助3555名多年前被拐兒童找到了他們的親生父母。
“全國DNA打拐信息庫在幫助被拐兒童和他們分散多年的父母重新相認方面發揮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張寶艷說。
她說,分散了多年后,時間能改變一個被拐孩子的體貌特征和聲音,但是他的DNA信息卻永遠改變不了。
陳士渠說,一旦父母報案孩子失蹤被拐,或是警方在工作中解救被拐兒童或在走訪摸排中發現來歷不明兒童,他們會立即給他們免費采血,之后把血樣送到全國指定的DNA實驗室進行檢驗,之后輸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進行自動比對。
“只要父母的DNA信息在全國打拐DNA信息庫里,來歷不明的孩子DNA信息輸入就能自動比對,比對成功就自動提示。之后我們還有復核程序,重新確認后將孩子送還其親生父母!
運用新媒體技術,發動群眾幫助更多孩子回家
除了公安機關對拐賣犯罪的高壓嚴打和開展廣泛深入的反拐宣傳,陳士渠說公安機關也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發動媒體和群眾協助警方查找失蹤被拐兒童和搜集拐賣線索。
陳士渠實名注冊微博,發布反拐常識以及尋親信息。他的新浪微博已經有640萬粉絲,騰訊微博也有210多萬粉絲。
“我們利用微博、微信發動網民協助警方查找失蹤被拐兒童、收集拐賣犯罪線索,效果很好!
此外,公安機關還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加強與媒體合作,形成了兒童保護的合力。
今年11月3日,在人民日報社、全國婦聯指導下和公安部打拐辦支持下,“守護寶貝——讓每個孩子安全成長”公益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
行動倡議建立全國兒童安全報警系統,開通“守護寶貝”尋人平臺、開展“守護寶貝”安全公益教育,通過共同努力,為孩子安全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人民日報社新聞協調部副主任丁偉表示,“人民日報社將調動全社資源,和權威部門聯動把丟失孩子的信息發布出去,把家長的尋親信息發布出去,并呼吁全社會保護兒童安全!
去年9月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大型公益尋人行動《等著我》,旨在打造全媒體平臺幫助更多人圓自己的尋人團聚夢。
雖然昆明鐵路公安解救的11名被拐賣嬰兒還沒有找到他們的親生父母,梁勇相信科技信息手段的進步和社會力量的參與正在拉近被拐孩子與他們親生父母的距離。
打擊拐賣兒童案件面臨現實挑戰和下一步工作重點
陳士渠也坦言,警方在偵破拐賣兒童案件、打擊買方市場等方面還面臨著現實挑戰。
“有些拐賣兒童案件發生在很多年前,涉案孩子已經長大,對自己被拐的經歷一無所知,而且體貌特征和個人信息發生改變,給警方破案解救帶來很大困難!
他說,今后公安機關將繼續保持對拐賣兒童犯罪的高壓嚴打態勢,強化來歷不明兒童摸排比對和采血工作,力爭通過全國打拐DNA數據庫找回更多被拐兒童。
同時,公安機關要快偵快破現行拐賣兒童案件,對拐賣兒童積案要強力攻堅。要重新梳理以前的拐賣兒童積案,循線追查,力爭再找回一批多年前被拐的孩子,他說。